首页 > 文章中心 > 污染防控

污染防控范文精选

污染防控

污染防控范文第1篇

为了应对农业污染,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制定了多种计划和政策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针对耕地质量的较差的情况,展开耕地休耕计划,亦或者改变耕地的利用方式。通过制定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严格执行相关的农用化学物质标准,限制其使用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建立起了多种农田防护体系,例如农田最佳养分管理等。重视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有机农业;为实现耕地的可持续性利用,实施保护性耕作计划。制定了严格的农业技术标准,以最科学和最高效的方式制定了相关技术流程,详尽规定了肥料使用技术、轮作方式以及禽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欧洲南部开展了APCP计划,以治理黑海和多瑙河等水域的污染,从而避免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欧盟在2000年通过了《水框架法规》,治理面源污染带来的水体污染,进行流域管理。欧盟内部各国定期对耕地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管理,使得土壤养分的精准化管理。鼓励成员国动员多种力量,积极参与农业径流的污染防控中来。而其建立的EIONET将重点放在了饲料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等农业污染上,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2国内农业污染情况农业污染现象

在我国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农药化肥的使用、不科学的耕作管理以及禽畜排泄物污染等。随着这些情况的不断发展,农业污染开始呈现区域性,导致水体和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并且呈现出立体化趋势,即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这种农业立体污染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严重威胁了食品安全。一些塑料农用物资开始在农业中大规模利用,如农用薄膜等,这些往往被遗留在土地中。农民在处理这些塑料废弃物时,往往采取焚烧的方式,形成二次污染。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农药、化肥与农用薄膜消费国。而且每年产出的海量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大一部分被就地焚烧,不但损害土壤,而且还造成了大气污染。农业污染在我国环境污染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3对国内农业污染防控政策的相关思考

对于农业污染防控,生产者重视不足,而各级管理部门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①对于农业污染的防控,没有建立起整体性的政策,形成系统化框架。由于没有独立的农业污染防治法等,导致相关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②缺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现有手段不能满足农业污染防治政策的技术要求。缺乏针对性的监测,监测网络尚未建立,无法应对农业污染的监测任务。

③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多元化,农业污染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缺乏通用的农业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导致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

④农民缺乏引导,地方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无法有效制止农业污染事件的发生。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了系列农业环境监测机制,如农业环境监测年报制度、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和农业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等。然而这些机制并未在农业污染防控中发挥太大作用,在执行上存在不足。不但如此,由于缺乏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设备老化严重且缺乏更新,人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行的环保政策与法律体系定位于为城市服务,严重忽视了农业污染的危害性。这就导致了城市环保力量强,而农村环保力量弱的情况。为了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改善城市环境,如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等。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不少污染企业被搬迁到农村中,城市垃圾也被运到农村处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让农业污染的防控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然而国家并未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没有补偿污染转嫁带来的损失。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建立起部级的农村污染防控法律,并制定相应政策予以扶持。

4总结

污染防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雾霾;防控;健康促进;对策

1雾霾的发生

地球大气是由干洁大气(即干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等三个部分组成的[1]。固液态杂质以微粒状态悬浮在大气中,包括气溶胶粒子和污染物质,其中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污染物质由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造成。雾霾是人类活动过程中大气污染物质和内部构成发生变化而出现的气象现象,能见度低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2]。雾霾发生范围与强度受气候、地理、大气污染物排放等多重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形成和发生的主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PM2.5浓度上升,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的总称[3]。烟(粉)尘是PM2.5的主要来源。2014年我国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56.1万吨,占全社会烟(尘)排放总量的83.6%[4]。在遭遇雾霾时,有害物质的垂直高度可从地面延升到空中几千米[5]。高怡等分析了重雾霾过程沙尘气溶胶传输变化[6],认为冬季华北地区出现的雾霾污染是高空西北气流传输的沙尘(较沙尘暴小很多)与较高背景浓度的人为污染物快速混合的结果,当遇到近地面的南向风或东向风传输的水汽后,重雾霾过程随之出现。另外,王咏梅等采用Kendall-tau和相关分析法研究山西雾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认为气候变暖对霾和烟幕天气的影响不容置疑[7]。

2雾霾对健康的影响

2.1雾霾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英国在1925年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雾霾,前后两个月共造成1.2万人死亡[8];20世纪50年代,洛杉矶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很多居民因此罹患疾病[9]。吸附在PM2.5上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机物是PM2.5毒性的主要来源[10],也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乃至神经系统等,同时与肺癌的发生也有关系。近期研究结果[11]证实了大颗粒物质(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致病机理,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细胞自噬行为与雾霾导致的气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的浓度水平与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易感人群、儿童和老人。PM2.5浓度水平每增加10微克/米3,引起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和肺炎死亡率分别增加2%、3%和4%[12]。PM2.5高浓度暴露对人群急性支气管和哮喘的患病率影响较大,高浓度颗粒物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支气管炎影响与内科门诊尤为严重[13]。邢麟等[14]通过分析冬季受雾霾天气影响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老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认为空气污染的长期刺激严重时可引起肺心病和心血管疾病,老年群体受雾霾污染的空气在含氧量、气压等均呈下降趋势,容易引起心肌细胞萎缩、心脏泵效率下降,进而导致血管痉挛、心肌负荷加重和心肌供血不足[15]。雾霾污染范围、程度、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构成等诸多因素是急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大气污染是由慢性炎症牵连起来的一个疾病三角关系[16],而气溶胶中硫酸盐、黑炭等颗粒物本身就是致癌物质,同时在颗粒物的表面还能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对健康危害很大[17]。PM暴露与机体免疫性疾病有关,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改变细胞反应机制[18]。

2.2雾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源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等引发的资源禀赋能力下降、环境承载力减弱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气候变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成为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雾霾污染在内的大气污染,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问题,包括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健康状态。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或者群体对空气污染的知觉主要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同时受压力、烦躁、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应激事件的回忆常常与污染知觉联系在一起,压力感越强的人,越可能因为污染而急躁,症状表现在情绪困扰与心理健康方面[19]。空气污染将造成脑的功能下降,自然会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和对他人的感觉;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出空气污染等级与精神病院入院标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20]。空气污染还会增加人们的挫折感,会诱发抑郁、愤怒、焦虑等症状发生,甚至出现精神紊乱。按照中医理论的解释,人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肝疏泄气机的功能,气机不通畅又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导致人们出现胸部、肋部饱满胀痛,没有食欲,或者进食后总不消化等感觉[21]。雾霾可被视为一种持续性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的应激源。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情绪、情感和行为困扰,如焦虑、忧郁、急躁、易怒、无价值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等。因此,雾霾应对既涉及生态环境的治理,又涉及公众心理行为的干预。

3雾霾污染防控策略

3.1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干预策略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雾霾是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根源。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将科学、技术、社会管理联合起来共同应对[22]。为应对雾霾等大气环境污染严峻形势,我国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和生态建设等策略治理大气污染,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大气保护行动,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大气环境安全。

(1)经济社会领域,采取改革、调控、优化和引导等综合措施。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发挥经济领域维系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的基础作用和主体作用,以及社会责任和社会行为。积极促进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业、环保等产业领域快速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城镇化,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资源税制改革,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提高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改善城市能源清洁化率等[24]。全面推广居民用水、气、电阶梯价格等领域改革,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方式,推动全民节能减排。

(2)法制环境领域,完善法律、法规、质量和标准等环保法律体系。

2012年2月,国务院新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生效实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实施,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为保障,依法依规打击大气污染等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遏制大气污染加剧的趋势。

(3)生态建设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学者何爱平等通过“利益—行为—制度—激励”的理论框架分析提出在经济主体行为转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机制、协调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等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5]。2015年4月,国家印发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保障人体健康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渐消除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国际合作方面,采取行动共同维护全球大气生态安全。

我国积极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开展全球大气治理与保护行动,发挥重要角色促成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参会国达成了《巴黎协定》。稳步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合作项目,即由发达国家缔约方提供额外的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施项目,获得温室气体核证排减量(certificatedemissionreductions,简称CERS)来抵减量化减排指标的机制[26]。通过国际多边谈判与合作,旨在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等行动,保护大气生态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干预策略

雾霾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实施治理雾霾污染及大气保护行动策略看,治理雾霾必将收到预期效果。雾霾污染预期在未来十数年内仍会不同程度地在中国发生,因而如何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应对雾霾天气显得尤为重要[27]。在医疗卫生体系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的时期,要在开展雾霾的“认知—行为”干预的同时,从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险保障、健康保健产业等三方面同步开展雾霾污染等相关环境性疾病的健康促进工作。

3.2.1公众应对雾霾的“认知—行为”干预

环境应激理论认为,控制感是一个重要的应激调节变量。如果公众能够把握更多有关雾霾的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有效应对将要发生的情况,这种控制感能够减轻雾霾带给人们的应激反应。而应激评估与应对的过程包括初级评价与次级评价。对应激源的评价属于初级评价,对应对策略的评价属于次级评价,增强应对策略也是减轻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因此,公众雾霾应对的策略为:获知更多的与雾霾有关的知识与信息,掌握雾霾应对的可行的策略,增强控制感及应对能力。人们是否会改变行为来避免污染的影响取决于他们对空气污染的性质及危险性的看法以及在健康方面的看法[28]。通过“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群体健康行为改善,弥补环境健康陷阱,即:不能因为雾霾污染而在认知与行为上被适应,而忽视或轻视环境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环境教育,是使个体或群体、企业等知晓雾霾污染的实质问题是什么,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通过做出什么态度和行为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抵御雾霾污染伤害,以及遏制污染程度的加重趋势,因此需进行环境健康促进教育。提倡人们开展适度体育锻炼、保证充分睡眠、合理膳食、减少吸烟及酗酒等不良行为等,提高健康素质;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得人们具备正确认知雾霾污染的态度,做出积极的社会行为响应。如:实施集中供暖、燃气供暖、机动车辆油改气、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垃圾回收利用等,除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外,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消减雾霾污染也很有必要。提倡人们出行以步行、乘坐公共交通为首选,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为雾霾污染治理和大气保护尽一份力。提倡人们节约利用生活物品,如使用环保购物袋、自带购物袋等,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上,直接或者间接地为防控雾霾污染和大气保护做贡献,进而减少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程度。在行为干预方面,还可以借鉴生态环境心理学中的先行策略与后继策略。先行策略如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宣传、通过有说服力的消息来改变公众对环境的态度、通过提示牌、大众传媒等让公众明白如何做可以是支持环保的;后继策略如通过奖励支持有益行为,通过惩罚增加行为代价来减少有害行为、通过对能源消耗的反馈,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等。

3.2.2社会健康保健体系的构建

3.2.2.1重视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

围绕“预防为主”的大卫生格局建设,发挥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在环境性疾病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基础性功能。从加强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考虑,适时修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气污染病实验室建设和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政府投入力度,增加环境疾病预防工作性经费预算支出,在硬件设施和经费保障上更好地开展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从重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肺癌等疾病相关的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与技术运用考虑,加强与科研院所、医院等机构的合作,设置环境污染类相关检验检疫、疾病预防研究等技术岗位,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从技术力量和人员保障上有效地开展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水平。完善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综合人口健康管理,统筹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等管理,实现人口健康信息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29],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提供基础性信息源、可靠性数据库和有效性载体,进而构建与雾霾污染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

3.2.2.2完善健康保险保障政策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体系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三大基本医疗保障构成为主,且保障范围主要集中到疾病治疗领域,缺乏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保险保障,应研究将雾霾等环境污染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保健等纳入政策性保险目录的可行性与现实必要性。同时,加快发展商业性专业化健康保险业,尝试第三方购买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互相竞争、监督,协同提升环境性疾病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研究制定环境污染对人造成的健康危害的经济与非经济补偿机制,例如:提高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疾病的医疗报销比例,实行严重雾霾污染天休假或户外工作健康津贴等。

3.2.2.3积极发展健康保健产业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独资建设和经营雾霾污染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业务活动,引导“互联网+”雾霾污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新业态的出现,引导市场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出现,优先发展使得人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衰老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保健产业[30]。在环境性疾病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探索专业化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同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私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新机制,加快形成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为主导,市场化生理与心理服务多维度的健康保健产业发展格局。现阶段,我国从维系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出发,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包括雾霾污染在内的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今后,应继续完善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健康保健保险、健康保健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政策机制,发挥公共卫生领域在应对环境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促进能力。

参考文献

[1]包云轩.气象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

[2]杨准.雾霾现象成因初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21.

[3]李金岚.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46.

[4]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4年)[EB/OL].

[5]包振虎,刘涛,骆继花,等.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6):17-21.

[6]高怡,张美根.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2):140-152.

[7]王咏梅,武捷,红瑞,等.1961-2012年山西雾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0):1-8.

[8]马国顺,赵倩.雾霾现象产生及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14,30(8):169-172.

[9]王腾飞,苏布达,姜彤.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雾霾变化趋势与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14,1:15-17.

[10]孙志豪,崔燕平.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J].环境科学,2013,26(4):75-78.

[11]新华网.我国科学家发表雾霾致病机理研究成果[EB/OL].

[12]周广强,陈敏,彭丽.雾霆科学监测及其健康影响[J].科学,2013,65(4):56-59.

[13]谢元博,陈娟,李巍.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J].环境科学,2014,35(1):1-8.

[14]邢麟,王巍,余洋,等.雾霾天气对老年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300(16):2277-2279.

[15]洪新如,郑铃,孙庆华.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12(6):459-462.

[16]王广发.大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1-2.

[17]杨福林,高菲.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J].安徽农学通报,203,19(16):98-99.

[18]赵璨,廖纪萍,王广发.免疫调节在颗粒物质诱导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29-33.

[19](美)保罗•贝尔等.环境心理学[M].朱建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31.

污染防控范文第3篇

我县自古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多地少,环境优美,是旅游和度假首选之地。而我县又是黄山市传统的养殖大县。近些年来,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养殖污染也时有发生,随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每年大大小小的养殖污染纠纷经常发生,养殖和污染这一矛盾难以调解,养殖发展现状堪忧。笔者长年在基层农村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就农村规模养殖污染防控提出以下想法:

1养殖现状

我县现有规模养殖企业500余家,年饲养生猪30余万头,禽120万羽,已建立污染处理设施不足50家;其余的养殖企业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饲养,每年产生的粪便达6万余t。部分养殖企业私自乱排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群众意见较大,也给养殖企业造成损失。如2011年,我县唐里村占地2000m2投资50多万元的某生猪养殖场正式启动。不久,来自村里、学校的投诉就一直没间断。实地查看,养殖场就在河边200m处,粪便随地堆放。养殖场后面就是学校,中间相距不到500m,那气味那环境不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能放心的。几经调解,不得不换场址。2012年重新投资200余万元,建立新场址,耗费了大量精力,而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已不再是个小数目。此外,已建立污染处理设施,但因使用方法和处理设备缺陷等原因,污染处理依然达不到要求。如坡山村一农户新建成生猪养殖场,虽有沼气池排污,清理也勤快,但隔墙就是住户,邻居则备受折磨,从偷偷开始建场到养殖,邻居就一直投诉不断。另一户则在自家的屋后空地修建了生猪养殖场,场址在村庄最高处,虽然建有沼气池,打扫也勤快,但是那气味却总是飘荡在村口。近年来,该村成为百佳摄影点兴起了旅游业,迫于各方面压力,两家养殖场最终关闭,家庭经济发展损失很大。

2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情况分析,选址不当是造成养殖纠纷和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二排污系统不健全,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三抛开人为因素,在人口密集处养殖,存在更多养殖风险,比如运输、卫生、消毒、疾病等都会大大提高,养殖风险成倍增加,即便不是因纠纷问题,将来也会因猪场内部问题而遭受经济损失。

3应对措施

3.1合理规划

(1)县级层面要出台养殖规划,建立禁养区和限养区设定指导意见;(2)各乡镇要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和水源地保护及居民空气污染范围,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范围;(3)要加强养殖场选址审批和监管。

3.2合理选址

3.2.1养殖场的选址直接关系到投资成败和公共卫生安全。

应由当地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协同土地部门,共同谋划选址,避免土地纠纷及盲目从事。场址要环境幽静、阳光充足,通风良好。道路及周围可以栽树,既可以遮荫又可以改善猪场小环境。在我们山区还要避开滑坡塌方等地段。要远离人口集中地1000m以上,与其他养殖场保持至少500m的距离,避开风景区。选场址,要有足够的面积,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最好还要预留出发展区。保证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远离生活饮用水。供电应距电源近,以保持供电稳定。交通要方便,运输生猪、饲料和运输粪便的道路不要交叉,以免造成污染。

3.2.2整体布局

生活管理区要安排在上风头猪场的一角,最好单独一院。生产区的猪舍应背风向阳干燥通风,做到冬暖夏凉,减少饲料消耗。周围有绿化,舍间距离最好能保持猪舍高度两倍以上,中间也应进行绿化。饲料加工室、储料室应该建在一起,与运输路相通,方便运输,但又要与母猪舍保持一定距离。养殖场门口设置消毒池,与大门同宽,长度必须大于车辆轮胎周长。

3.2.3舍内布局

猪舍设计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规划不但与管理效率有关还与疾病控制、污染防治等息息相关。对公猪舍、母猪舍、母猪分娩舍、保育舍、肥猪舍等各方面都要按照养殖场需求来进行规范布局。比如,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口,远离母猪舍,避免公猪闻到母猪气味而骚动不安;育肥猪舍应建在场门附近,便于进出。不同舍间在数量上应达到一个平衡,不同猪舍在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应按其所需进行规范设计和布局。

3.3建立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

(1)养殖场要建立雨污分离和沉淀系统,做到干清粪分离;(2)全县要建设一个畜禽粪便处理厂,选择一个合适场所新建一个有机肥厂,集中消化全县的畜禽污染物;(3)建立土地承载消化粪尿体系,加大土地流转,消化剩余的粪尿;(4)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可建设化尸池化制,有条件的可购置动物尸体高温化制设备,开展高温生物降解发酵。

3.4加大养殖污染执法

污染防控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建设“生态、宜居、和谐”为目标,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严格执行《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不断深入和细化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形成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我县的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二、监督管理原则

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原则,由县环保局统一牵头,县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统一实施。

三、工作目标

(一)全县降尘量及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监测结果“十二五”期间逐年减低,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二)全县各类施工工地的防治扬尘污染措施落实到位。开展交通运输车辆集中整治,建筑垃圾和渣土清运车辆沿途抛洒及恶意倾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严防交通运输抛洒泄漏,科学实施城市环卫保洁和城区道路、公路清扫。严禁焚烧垃圾,避免保洁不当造成扬尘污染。

(三)整治煤烟型污染。城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燃用散煤和新建10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广使用集中供热,生活锅炉和民用炉灶改用清洁能源。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稳步增加,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四、责任分工

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真正形成紧密协作的工作机制,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各乡镇(街道)和园区负责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对辖区内施工项目的建设实施监督。对因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而造成区域扬尘污染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县环保局负责对全县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检查;负责对全县各类施工工地、堆场和露天仓库的防尘覆盖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负责辖区产生扬尘污染企业监管,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业企业扬尘污染;负责扬尘污染企业的排污费征收;负责年终对各乡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考核。

(三)县住建局负责对全县建筑施工工地、市政施工工地和房屋拆迁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县行政执法局负责对全县各类施工工地的围挡情况、出入口硬化情况、车辆带泥上路情况、拆除房屋采取湿法作业情况、施工弃料及建筑垃圾、渣土倾倒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五)县环卫局负责对渣土清运车辆的沿途抛洒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全县道路保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杜绝因道路保洁质量不高或道路保洁方式不当而造成扬尘污染。

(六)县国土局协助县住建局负责对所属房屋拆除、施工工地和土地整治项目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七)县公安局负责对建筑垃圾和渣土清运车辆违反相关交通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配合县环卫局对建筑垃圾和渣土清运车辆进行专项整治。

(八)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对相关部门落实本方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进行监督。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五、防治要求

(一)加强对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的管理与控制。

1、施工工地一般防尘要求:

(1)施工工地周边必须设置1.8米以上的硬质围墙或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围挡落尘应当定期进行清洗,保证施工工地周围环境整洁。

(2)施工工地内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密闭存放或及时进行覆盖;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

(3)工程项目竣工后30日内,施工单位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

(4)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严禁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

(5)出现五级以上大风天气时,禁止进行土方和拆除施工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并采取防尘措施。

2、建筑工地防尘要求除符合施工工地一般防尘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工地现场出入口地面必须硬化处理并设置车辆冲洗台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冲洗设施到位;车辆在驶出工地前,应将车轮、车身冲洗干净,不得带泥上路。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应密闭或加盖篷布密封,在规定的地点倾倒或消纳。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48小时的,应密闭存放或及时进行覆盖,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3)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应铺设厚度不小于20厘米的混凝土路面,场地内的其它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开挖阶段,应对施工现场的车行道路进行简易硬化,并辅以洒水等降尘措施。

(4)施工期间,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形的物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或底下楼层时,应采用密闭方式输送,不得凌空抛洒。

3、道路与管线施工、园林绿化施工、房屋拆除施工的防尘要求除符合施工工地一般防尘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道路与管线施工中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当向地面洒水。

(2)城市绿化带移苗、补栽作业时,黄土不得随意露天堆放,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现场清理干净,不得污染路面。

(3)拆除房屋时,应当对被拆除的房屋进行洒水或者喷淋降尘(人工拆除房屋时,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除外);建筑垃圾在24小时内不能及时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

(4)房屋拆迁施工工地在清运建筑垃圾时,应参照建筑工地的防尘要求设置车辆冲洗台及配套设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密闭或加盖篷布密封,并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倾倒消纳,车辆出入工地时应将车轮、车身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行驶。

4、所有建设施工均由建设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措施的实施和监督。

5、所有建设施工工地(补栽、移苗作业除外)出入口必须设立环境保护监督牌。必须注明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现场监督员姓名和联系电话、项目工期、环保措施、举报电话等内容。

6、各类修缮、装饰施工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二)加强对堆场和露天仓库扬尘污染的管理与控制。

县城所有堆场和露天仓库,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1、所有露天堆放的煤炭、煤矸石、矿石、建筑材料、水泥白灰、泥土、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必须进行覆盖,并采取喷淋或者其它抑尘措施。

2、应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

3、在堆场和露天仓库出口处应设置车辆清洗台及其配套冲洗保洁设施,车辆应当在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堆场或仓库。

(三)加强对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管理与控制。

从事散装货物运输的车辆,特别是运输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原煤等易产生扬尘物料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不得洒漏。所有进入城区的车辆必须保持车身清洁,严禁带泥车辆进入城区道路行驶,在各进城路口设置洗车点,对带泥车辆进行强制冲洗。

(四)加强城市保洁防尘工作。

城市主要道路及重点部位清扫保洁,应采用机械化洒水保洁,增加主要干道洒水频次,除雨天或者低温天气外,城市主要道路车行道至少每日冲洒1次。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要防止因清扫方式不当而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街道)、园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根据本级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和落实进一步的具体措施,实行领导负责制,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扬尘污染防治任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注重协调,强化督查。扬尘污染防治涉及部门较多,为便于协调,各相关部门都要成立相应的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机构与县环保局衔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环保局要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园区及有关部门落实本工作方案情况进行督查,对行政不作为、以罚代管、未能有效控制扬尘污染的,一经查实,必须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污染防控范文第5篇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多。迄今为止,水环境的质量越来越恶劣、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荷,带来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近十几年来,经济的发展,河水污染情况也日益严重,没有了往日的清澈,内河水变脏,变臭,活水变死了,河中鱼死了,沉积淤泥也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影响了城市的形象,破坏了环境。为了共同参与城市的建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屏南县的城区内河的污染情况和治理状况,笔者对我县城内河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中段,地形以中山为主。屏南县境内有大小溪流186条,分属霍童溪和古田溪两大水系。在辖区范围内有许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中小型工厂。近年来,屏南县工农业生产协调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兴起,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横穿县中心城区的长汾溪被誉为屏南人民的母亲河。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俗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1]。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近年来,屏南进一步改造、治理后的河道断面增加,河道比较笔直,河水畅流,屏南县城区的居民不再担心洪水泛滥。然而,随着县城人口不断增多,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昔日两岸花红柳绿,稻花飘香,河水清澈见底,一派生机勃勃的屏南内河,如今已逐渐变成一条人们倾泻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的大水沟,河水又黑又臭,鱼虾早已难见踪影,附近居民怨声载道。恢复屏南内河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还城区一条清洁、娱乐的观光场所,是屏南县城区人民的一大心愿。

1实地调查

每个季度屏南县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组织大批的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从河流源头一直到下游,沿河查看了河流污染源及污染情况,走访了沿河两岸的居民,调查屏南内河污染的原因,并请居民谈谈对水质恶化的看法。居民的看法一致,水质恶化给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环境污染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的祸患。以下为屏南县环境监测站调查屏南县县城内河水质情况调查表,见表1。

2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的初步结论,屏南县城区内河的水质经过治理,水质还是不错的。从微观上来说,重金属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等含量低,可见工业污染的情况不是非常严重。而城区内河中的脏乱臭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受生活污水的污染,内河边的居民有的将垃圾直接到入内河中,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内河;一些饮食饭店更是如此,一些剩饭剩菜往内河中到;市民将易拉罐,塑料袋等投入内河中,每天内河上漂浮的杂物就不计其数;水中的微生物大量生长,废物腐烂后都囤积在内河中,排污口就在内河边。每天固定时间都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内河中;许多的公厕,垃圾转运站也建在内河旁边。城乡结合部地区有的耕作的水中有肥料,动物粪便排入河中,再顺流而下,也会导致水的富营养化,水的自净能力大大下降。内河上游中的污染,中下游的污染,诸多问题,共同导致城区内河水受生活污染严重。

2.1污染的危害

(1)水质恶化。沿河居民人口日益增多,生活污水几乎都是排入内河;沿河的一些工厂,工业废水没有经过严格处理,也直接向河中排放。经环境监测站的测定结果表明,屏南内河的的水质差,不能饮用。河流里的污水还影响到周围地区地下水,附近的井水也见不到往日的甘甜清澈了。(2)桥墩被腐蚀。由于河水长期浸泡,河水中的有害物质不断腐蚀桥墩,尤其是下游河流蓄水量大,桥墩老化、隐患较多。(3)危害居民健康。屏南内河水质恶化,危害居明身体健康,沿岸菜农用污染的河水浇灌菜地或把蔬菜水果放在河中“清洗”后出售,对居民危害较大,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隐形危害。(4)影响观瞻。屏南内河沿岸种草植树,规划为市民休闲娱乐小区,夏日凉风徐徐,游人较多,但河水恶化,影响观瞻。

2.2污染原因

经过调查,内河上游的污染主要有居民排出的粪水、洗车场洗车水、企事业单位学校职工和学生的生活用水、集市和饭馆的残汤剩菜以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居民在河水中洗衣、洗拖把、洗便桶等导致水质恶化。河中水藻疯长淤泥堵塞河道。中下游污染主要是开发区居民排入河中的生活用水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的工业废水以及建筑垃圾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水中的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河面垃圾漂浮,河水又黑又臭。经过实地走访与调查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屏南县内河水污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生活污染。目前污水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占总污染的51.2%,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仅为15%。由此可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少配套,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尤其是洗衣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磷,使水体中有机污染加重,使水体富营养化,恶化了水质。(2)禽畜粪便污染。长汾属于郊区,禽畜牧业在人民的生活中占较大比重,大量牧场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给屏南县带来了较严重的有机污染。(3)工业污染。部分工厂排放的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害到居民的健康。(4)餐饮业污染。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迅猛发展,大量的食物残渣未经处理排入河道,主要造成了CODMn石油类以及NH3-N污染。

(5)农业污染。农田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大部分随雨水流失于周围河道,NH3-N等有机污染加剧。此外,传统的农村燃料已基本不被使用,许多秸杆、藤蔓扔弃于大小河道,它们的腐烂也导致了污染的加剧。

2.3居民对水质恶化的心态

人们对水质的恶化有两种看法。少部分人认为沿河居民随意倒垃圾,无人关心内河的污染,靠个人的努力又有何用;大部分人坚决反对污染河水的恶劣行经。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水质恶化问题很关心。呼吁有关部门给予治理。

3总结与建议

治理城市中的内河污水,不能光靠治,更要防。要防在先、治只是对防的补充。如果一边治污一边排污,那么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长久的效果。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3.1防治污染从源头抓起是谁污染了内河,就从源头抓起

严禁任何人向内河中乱扔垃圾废物,乱排废水,保证河道的通畅,生活污染,重在宣传。利用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水日(6月22日)等纪念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为的污染的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使用法律手段保护河水不被污染。

(1)加强社区的工作力度,发挥社区的主导作用。特别对于位于内河边的社区,积极开展宣传,进行图片展,向群众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居民养成文明的习惯,不往内河中乱扔垃圾,乱到废水。这个工作定期、广泛深入长久地开展下去,在思想上形成统一意识(一些图片资料、宣传的可以由有关部门制作,再发放,各个社区轮流展览宣传),避免自己的污染,自己遭殃的情形。(2)对于景区、公园的游客乱扔废品的想象,应该在醒目处树立告示,提醒在游船,游艇上贴醒目告示,杜绝游客的不文明行为。(3)针对内河边的餐馆,向河中到垃圾现象,应该联合多部门长期监督,禁止河中乱倒垃圾。另一方面,设立数量足够多的垃圾箱,及时处理垃圾。

3.2加强对工业农业污染的监管

(1)上游一些工厂污水处理设备应定期监管,长期监查,坚决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发现问题,责令定期整改。(2)农村应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建立可循环的生态型农场,保护好小渠小河的水质。(3)城市中一些小工厂小作坊,若有违法行为的坚决打击,责成整改。在大型的工业区整体使用污水处理设备,而非小厂家们打着自行处理的旗号。而没有处理污水,集中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4)改变农村一些地区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保护,最终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3.3加强对城区中的内河污水综合治理

(1)定期抽检水样,相关部门建立活的档案,掌握水质变化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2)利用科学手段,合理地处理污水寻求新的适合推广的污水积极治理手段。(3)有条件的话,加强城市地下污水管网建设,实现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与排放,新建污水处理工厂。